潼湖野生鳥類名錄“上新”
“鳥界大熊貓”“飛鳥美人”亮相潼湖國家濕地公園
黑臉琵鷺,、白琵鷺與其他鷺鳥在潼湖國家濕地公園和諧共處,。 通訊員袁倩敏 攝
惠州日報訊 (記者邱舒婷 通訊員陳丹芝)近日,,廣東惠州潼湖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傳來好消息,,野生鳥類名錄再次“上新”——新記錄到的黑臉琵鷺,、白琵鷺,、遠東樹鶯等珍稀候鳥物種,,正紛紛結伴過冬做客潼湖國家濕地公園,。
據(jù)介紹,,黑臉琵鷺為鸛形目,、鹮科、琵鷺亞科,,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世界級瀕危物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TA,,因其數(shù)量稀少而被譽為“鳥界大熊貓”,,它外形獨特,嘴長而扁平,,形狀似琵琶,,故而得名。白琵鷺為鸛形目,,鹮科,,琵鷺屬,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因其全身覆蓋白羽,,長相動人,姿態(tài)優(yōu)雅,,飛行時輕盈靈巧,,被稱作“飛鳥美人”。遠東樹鶯作為鳥界絕對的“實力派歌手”,,它的鳴聲婉轉悅耳,,極具特色和辨識度。
“現(xiàn)正值候鳥遷徙季節(jié),,隨著每年對候鳥保護力度的持續(xù)加大,,加上近年來潼湖濕地生態(tài)保護修復效果逐步顯現(xiàn),,濕地的原真性和各項生態(tài)功能得到很好恢復,這些都有力保障了候鳥的棲息環(huán)境,,濕地公園的鳥類生物多樣性逐年提升,,種群和數(shù)量也明顯增長�,!变䥽覞竦毓珗@管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潼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珠江一級支流東江中下游,是珠江水系典型而稀缺的天然通江淡水湖泊,,處于國際鳥類遷徙“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中間位置,,是候鳥遷徙的中轉站。豐富多樣的濕地類型,,讓這里成為了眾多鳥類越冬遷徙的重要停歇地,。
“黑臉琵鷺與白琵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要求極為苛刻�,!变䥽覞竦毓珗@管護中心科研監(jiān)測團隊介紹,,今年飛抵潼湖國家濕地公園覓食的黑臉琵鷺與白琵鷺約三四十只。
當前正值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候鳥遷徙季節(jié),,作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通道和停歇地,,潼湖國家濕地公園即將迎來最美候鳥季。為積極響應惠州市2024年第4號林長令關于加強候鳥保護的號召,,該濕地公園將進一步加大保護巡護力度,,強化社會宣傳教育,努力形成關愛候鳥,、保護候鳥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為此,潼湖國家濕地公園管護中心倡議廣大市民朋友一同加入候鳥護飛的行動中,,以實際行動守護候鳥遷飛,,守護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