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周五下午,,行走在惠城區(qū)水口街道下源村,,總能聽見朗朗的讀書聲,。若循聲而往,能見“春山書院”內30多個來自下源小學的孩子正端坐著誦讀經典,、舞文弄墨,,讓原本荒涼老舊的老宅光彩奪目,生機煥發(fā),。
嚴姓是下源村的主要姓氏,,400多年來,下源村涌現了許多文人志士,。崇文重教,、耕讀傳家成為該村一直奉行的家風家德,。近年來,伴隨著春山書院等“老宅+書院”模式的探索,,重視教育的下源村又重新散發(fā)出書香氣,。如今,通過鄉(xiāng)村文旅業(yè)的深度融合,,下源村探索出一條農村更美麗,、農民更富裕的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特色之路。
盤活老宅打造書院激活鄉(xiāng)村文化
幾年前,,海納現代農業(yè)生態(tài)園落戶下源村,,讓下源村小有名氣,越來越多游客前往打卡,。眼見村民生活越來越好,,但破敗的古村卻吸引不了更多人氣�,!拔覀兿胱屜略垂糯逯匦禄钇饋�,。”一顆活化古村的種子,,在每一位下源村村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歷經400年風雨滄桑,下源村至今仍保留有多處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民宅,、祠堂等古建筑,,它們記錄著一代代嚴氏族人的功績,是家族歷史與文化的見證者,、傳播者,。“我們一直想找個固定場所,,既傳承我們村崇文重教的耕讀傳統,,也讓村民和孩子們有個學習傳統文化的地方�,!毕略创逵嘘P負責人說,,鄉(xiāng)賢們希望為鄉(xiāng)村文化振興助力,把無形的文化轉變?yōu)榘l(fā)展的動力,。
村委會的這個想法提出來后,,村民紛紛支持,還得到鄉(xiāng)賢們的鼎力相助,,合謀出資,。村民嚴學松和嚴子友的祖屋有著300多年歷史,但因家人外出謀生,,老屋被閑置下來,。聽說村里的計劃,,他們主動提出無償拿出兩棟祖屋進行改造。
這座老屋位于嚴氏宗祠旁,,占地約1000平方米,,三進三出格局,20多間房間,,為傳統明清嶺南風格,,白墻黛瓦、內室敞亮,,橫梁雕花精美細膩,,歷經300年歲月不改風采�,!�2017年7月開始籌備,,修葺時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一磚一瓦,、一雕花一棱角都保留了老屋古色古香的風貌,,只是修葺了破損的地方,里面的墻面,、地面都是原來的樣子,。”
歷經3年多建設,,改造后的古宅于去年10月5日正式啟用,,古樸典雅、書香四溢,。內屋設置茶室,、閱讀室、書畫室,、琴室等,,吸引了東樵書院、石洞書院,、嶺東文史研究所,、惠州攝影家協會等多個文化組織進駐,取名“春山書院”,。
“書院打造為新思想傳播,、文化研究交流,、教育推廣新平臺,。”該負責人介紹,,春山書院將植根鄉(xiāng)土,,積極推動優(yōu)秀文化傳播,、文史研究、國學推廣,、書法教育,、攝影藝術等文化工作,營造崇文重教,、書香傳家的社會氛圍,,推進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
據了解,,春山書院承載藝術展陳,、培訓交流等文化功能,不定期開展畫展,、雅集,、詩詞交流等文化特色活動和文藝沙龍,為村民提供優(yōu)質文化服務,。每周五下午,,30多個來自下源小學的孩子們都會端坐春山書院內誦讀經典、舞文弄墨,�,!皶�+老宅”有機結合,既為村里提供了文化研究交流,、教育推廣的新平臺,,其崇文重教的鄉(xiāng)風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來,日前就有來自惠州市的400多個家庭在這里開展親子教育實踐活動,。
下源村春山書院,。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崇文重教耕讀傳家古風傳承至今
背靠悠悠山脈,緊靠滔滔東江,。放眼望去,,下源村涼亭、公園嶄新,,偶爾有小車行駛在潔凈寬敞的村道上,,探訪這個有400年歷史的小村落。
嚴姓是下源村的主要姓氏,。據雍正《歸善縣志》記載,,明萬歷六年(1578年),歸善縣城墻基本告竣,,歸善縣署即遷出府城,,此前嚴奉公已“仗義獻出”祖居地,將子侄遷到源塘,、陽坑,、陽背,、坦湖仔等地。源塘即如今的下源村,,400多年來,,嚴氏子孫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斷發(fā)展,。
村道上,,蘇武牧羊、岳飛精忠報國,、趙云救孤,、關羽千里走單騎等歷史典故躍然墻上,輔之以竹,、荷等中國文化元素,,連片的墻畫讓人耳目一新、過目難忘,。村里還隨處可見“春山世澤,,天水源流”“春山世澤,天水家聲”“春山俎豆,,天水衣冠”等嚴氏祠堂對聯,。
“春山”為何意呢?所謂“春山”,,是指漢代會稽郡余姚人嚴光,,他少年時曾與光武帝劉秀同游學,有高名,。劉秀稱帝后打算以高官相授,,嚴光卻隱姓埋名,歸隱富春山,。
嚴家后輩們秉承崇文重教之傳統,,耕讀蔚然成風,成為該村一直奉行的家風家德,。該村數百年來涌現出許多優(yōu)秀人物,,除了嚴奉公外,在地方志上留下傳記的還有嚴森,、嚴凝禧,、嚴毓元等文人志士。在近代革命浪潮中,,下源村嚴氏子弟還涌現出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嚴確廷等革命人物,。
在祖輩的影響下,“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好家風仍在今天的嚴氏家族傳承,。為了激勵后人勤讀好學,2016年,,在鄉(xiāng)賢的大力支持下,,下源村建立了獎學制度,每年堅持對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本村學生給予表彰獎勵,,對村民子弟考上研究生,、大學本科及高中的分別發(fā)放獎學金和學習用品,舉辦本科生入學歡送會,。如今,,這一獎學活動得到越來越多鄉(xiāng)賢的支持,并逐漸成為下源村的一大盛事,。
學子們也知恩圖報,。2018年11月,下源村的大學生們組建成立了夢之源志愿服務隊,,秉承“樂育英才 智慧養(yǎng)源”的理念,,利用寒假時間給村里的孩子們義務輔導,鼓勵孩子們發(fā)憤圖強,,以此助力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
孩子們在春山書院看書。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建設美麗宜居特色精品村
古宅里讀書品茶,,稻田邊抓魚看花,,山水間運動健身……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惠城區(qū)的農業(yè)農村,、文化旅游和體育運動深度融合發(fā)展,,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遍地開花,鄉(xiāng)村旅游的內涵不斷豐富,。
下源村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具有濃厚的水墨田園氣息,。村內水系發(fā)達,“水,、鄉(xiāng),、田、園”相互環(huán)繞,,保留了大面積的農田,、耕地及魚塘。特別是沿江一帶空氣清新,,福善庵坐落在東江邊,,江景與人文交融,景色宜人,特別適合發(fā)展深度融合的鄉(xiāng)村旅游產業(yè),。
惠城區(qū)當前實施的鎮(zhèn)域品質提升行動中,,提出建設一批美麗宜居特色精品村,去年的6個特色精品村打造計劃中就包括下源村,。
據悉,,下源村特色精品村規(guī)劃建設方案已出臺�,!按荷綍褐皇莿倓傞_始,,接下來,我們將把旁邊的舊房屋逐步改造成仿古建筑的民宿,,連片打造‘鄉(xiāng)村度假+研學旅行+民俗體驗’的深度研學基地,。”下源村黨總支部書記嚴小軍說,,目前,,已有投資商要注資,改造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中,。
“除了對老宅進行開發(fā)利用,,我們還因地制宜規(guī)劃建設‘環(huán)形水鄉(xiāng)’,計劃利用村內密布的池塘水系,,打通各池塘間的水道,,將周邊公共資源與景觀要素合理串聯,形成‘村—塘—田—江’疊合的特色休閑游玩線路,�,!眹佬≤娬f,將把下源村打造成水口街道黨史學習基地,、綠色發(fā)展引擎和城郊休閑后花園,。
美好的發(fā)展前景,讓村民們充滿了憧憬,。崇文重教的家風家德,,在新時代新農村建設中得到重新煥發(fā)。如今,,通過鄉(xiāng)村文旅業(yè)的深度融合,,下源村正慢慢探索出一條農村更美麗、農民更富裕的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