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許多人會面對不如意,、不順心,、不暢快,,難免會陷入厭煩,、焦慮中,,卻對此束手無策,;有的人面對人生重大決策的時候,,不知如何選擇,,感到迷茫,。對此,《韌性成長:終身進益的16個心智升級模型》(中信出版集團出版)從心智管理和訓練的角度,,講解眾多生活中的案例,,給讀者帶來啟迪。
心智像是一棟安放自己并與世界相連的房子
相信很多人能夠懂得一些心智的內涵,,但要完全,、準確表述,卻不一定能夠說得很清楚,。隨著學科的發(fā)展與分化,,各領域專家從認知科學、神經生理學,、腦科學,、語言學、人工智能等不同的角度對心智進行研究,。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在探討“心智”的起源與發(fā)展時認為,,“心智”像一臺神經計算機,它用組合算法對植物,、動物,、物體和人進行因果和概率分析,從而適應自然選擇,。
史蒂芬·平克的說法重視心智的術語詮釋和內在機理,,而本書作者則給了大家一個非常形象化、通俗化詮釋——心智像是一棟安放自己并與世界相連的房子,。每個人的心智就像是一棟房子,,每個人就是這棟房子的主人,與這棟房子一起在這個充滿變化與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漫游。每個人只能住在里面,,如果想與外部世界交流,,只能通過窗戶,以及房子配置的連接與通信系統(tǒng)來進行,。有些人把自己的房子打造得結實安全,、整潔干凈、配置先進,,與外界密切聯(lián)系,,感覺很安定幸福;有的人則與之相反,,面對窘境束手無策,,最終陷入極度不滿、焦慮與恐懼中——最關鍵的是,,他們還不能從自己的房子中出來,。
如何才能“從自己的房子中出來”?作者認為,,要學會安放自己,、看待世界、連通內外,。這就是心智在起作用,。要促進心智成熟,也需要學習與配置,,并借助日常訓練,,才能取得效果。心智訓練沒有捷徑可言,,根本的路徑只有一條,,那就是學習。學習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理念,、技能以及信念培養(yǎng)等。作者特別強調,,盡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會提升心智,,但只有把心智當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有意識地去學習,、配置,、升級,才能擁有自我成長與升級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做到以下三件事:有一個能抓住人生長跑本質的目標;有一套能反映人生完整場景的框架,;方法不要太虛,,要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把握機會,,激發(fā)潛能,。
與其思考如何擺脫焦慮,不如學會培育幸福
提升心智的目的時,,很多人最開始陷入了這樣一個誤區(qū):為了克服不同類型的焦慮感,。但以克服焦慮為目標,雖然沒什么錯,,但它會限制人的視角和判斷,,最終影響學習質量與效果。
因此,,首先要做的,,不是想著如何擺脫焦慮,而是要學會培育幸福,。以追求持續(xù)幸福為指引,,驅動心智的升級配置。要以實際工作和生活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平衡主觀感覺與客觀成就,,把整體的幸福作為終極目標,并從根本上培育自由感,、行動感與滿足感,,在行動中感受成就,進而豐盈我們的心智,,讓內心充滿堅韌的力量,,在焦慮中獲得成長。
為了充分說明心智訓練的重要性,,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取了16個具體的場景,,并且逐一講解。還設置了許多問題,,帶領讀者設身處地想一想,,以啟發(fā)思維,這些問題包括:是什么困住了心智,?抽象的意識世界,,是否真的不可捉摸?心智垃圾為什么越來越多,?時時被挫敗感打擊,,如何保持積極心態(tài)?不喜歡眼前工作,但又不知道能干什么,,怎么辦,?等等。
這些問題與日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等聯(lián)系緊密,,涉及各方面。作者由此鼓勵大家:提升心智不是灌雞湯,,而是科學的大腦學習,;要學會撬動系統(tǒng)的力量,用知行合一助力成功,;尋找屬于自己的使命與幸福標準,;培育堅強與柔軟兼具的內心力量;訓練從容應對外界的心法與技能,;推進和他人順心相處與成功合作,。(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