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绷_浮山之春,,群山霧氣繚繞,,碧叢滿眼,,飛瀑鳴泉,,游客絡繹不絕,。羅浮山上,道,、釋,、儒三家長期繁衍共存,寺廟林立,,史跡眾多,,從葛洪到黃野人,從蘇東坡到徐霞客……眾多方士名家“南睹羅浮春”,,成就可圈可點的人文風景,。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元代畫家王蒙平生杰構《葛稚川移居圖》,展現(xiàn)東晉道教丹鼎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醫(yī)藥學家葛洪攜子侄徙家羅浮山的情景,。 這是公元327年的羅浮山,葛洪至羅浮山隱居,,與妻子鮑姑在山中云深之處,,遍嘗百草,施藥于民,,活人無數(shù),,又研內外之丹,體抱樸歸一之理,,將生命之長春與道德之修煉,,個人之延年益壽與社會之和諧安泰結合起來,對道教進行改革,,使之進入一個更高境界,。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還啟發(fā)了后世的中醫(yī)科學家屠呦呦研發(fā)出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從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羅浮山擁有大小山峰432座,,飛瀑流泉980多處,“山山瀑布,,處處流泉”,,繪就一幅綺麗圖景。
羅浮山有980多道瀑布流泉
羅浮山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植被豐富,,水源眾多,。
羅浮山最大的水流為羅水與浮水。羅水源自佛子坳東丫髻山下,,東南流4公里合桃子園水,,又東南3公里合鹿角坑水,,流1公里合分水坳東流諸水合石洞水,折西南流至瀾石圩,,東過釣魚臺,,東南至大田,,合橫河,,是為羅水。而浮水自佛子坳西茶山西流,,合流云斜,、白水門諸水過酥醪觀前至下陂出水口峽入增城縣界,曲折而西南復流入縣界,,經(jīng)道姑田至跳魚石,,復西南流至歐陽洞,折東而西南分為二支:一南流至紅花地經(jīng)石灣尾入東江,,一南流過鐵場入里陂水合西沙河至石灣入東江——這支水流繞羅浮山北面而達羅浮山南面,,清《一統(tǒng)志》所謂:浮水在縣西者,即此,。
山為水之魂,,水為山之靈。山使得大地不再單調,,而水使得山彰顯更多的活力,,透露出無限靈氣。羅浮山由不透水的花崗巖地層組成,,山體切割程度大,,有大小432座山峰,峭壁危崖,,又有980多道瀑布流泉,,形成“山山瀑布、處處流泉”勝景,。
在羅浮山,,有五絕說,分別為“飛云”“峰巒”“泉瀑”“巖石”“碧叢”,�,!叭佟背蔀榱_浮山一絕,當之無愧,。
羅浮山之美,,首先在山水。當游人駐足于海拔1269米的羅浮絕頂——飛云頂,,一時間仿若進入天庭,,聽到的是悠悠然飄來的天籟之音,,看到的是江畔景色,縱橫阡陌盡收眼底,。鳥瞰腳下四百峰巒,,眾山峰在云霧繚繞中忽隱忽現(xiàn),令人心境豁然暢快,。
羅浮山有三大名泉
羅浮山地下水豐富,,從巖層深處噴涌而出的泉水如卓錫泉、長生井泉,、釀泉,、艮泉、通靈泉,、酒泉,、洗耳泉、交飛泉等,,它們都是上乘的泉水,,其中,卓錫泉,、長生井泉,、釀泉被稱為羅浮山三大名泉。
羅浮山最著名的泉水當推卓錫泉,。該泉原在羅浮山寶積寺,、梁景泰禪師駐錫處伏虎巖(小石樓南的伏虎巖)下,在長方形的石盆中涌出,,味極甘洌,。卓錫泉“汲之隨涌,竭之隨注,,積雨不盈,,大旱不涸”。北宋紹圣元年(1094)九月,,南貶惠州的蘇東坡登上羅浮山寶積寺,,寫下《書卓錫泉》,稱:“余來嶺外,,自揚子江始飲江水,,及至南康,江益清,、水益甘,,則又知江南賢于江北也。逾嶺入清遠峽,,水色如碧玉,,味亦益勝,。今日游羅浮,酌景泰禪師卓錫泉,,則清遠水又在下矣,!”蘇東坡還點出“嶺外唯惠人喜斗茶,此水不虛出也,�,!贝撕螅垮a泉歷代均有名人品題,,認為是嶺南第一泉,。
相比卓錫泉的高遠,,位于沖虛觀內的長生井泉水則觸手可及,。沖虛觀內有一口長生井,由康熙年間道士張妙升(云仙)所鑿,,甘洌清甜,,據(jù)稱能治百病,今人經(jīng)反復進行化驗的結果說明:長生井泉水出露于羅浮山斷裂帶北側,,屬含鋅重碳酸鈣型水的優(yōu)質飲用天然礦泉水,,不少港澳同胞和東南亞華僑參拜沖虛觀時,都以能帶回一點“神仙水”為幸事,。
釀泉位于酥醪觀朝斗臺下,,山勢龜裂,水流出,,名為釀泉,。釀泉水所釀的酒,醇香味美,,有關的神話傳說不少,。最著名的傳說是釀泉為秦朝安期生與神女飲酒之處�,!靶裥讨汜劤筛事�,,為酥為醪之味散之味散于諸天”,“酥醪”之稱由此得名,。自始不少騷人墨客到此飛觸醉月,,留連忘返。傳說唐朝韓愈,、宋朝蘇東坡亦慕名來此拜飲釀泉,。
羅浮飛濤霓裳
泉流奔注為澗、為溪,,匯流下瀉為瀑布,。羅浮山瀑布,,猶以白石漓、白水門,、黃龍洞3處瀑布為著,。
白石漓瀑布是嶺南最奇麗壯觀的瀑布,這座瀑布深藏于桃子園大坑盡頭,,五馬歸槽諸水流經(jīng)于此,。該處巨石壁立千百尺,兩岸夾峙,,巨藤灌木叢生,,遮天隔日,石氣森然,。飛瀑從87米高的懸崖飛瀉而下,,冒石落為三疊,一疊一噴,,一噴一瀑,;飛灑漂霄,如銀河落天,,白虹飲澗,。水花怒發(fā),散為煙霏,,空空蒙蒙,,隱隱隆隆,百步之外,,衣履欲濕,。
白水門瀑布則被稱為“廣東最大的瀑布”。羅浮山五馬歸槽,、撥云寺北2.5公里為白水門,,有石池寬20米,五馬歸槽水流匯于池,,再從100米高的崖頂直瀉騰飛三級而下,,《太平御覽》稱“羅浮山有石鍋,容千余斛,,溢為瀑布,。”遙望白水門瀑布,,“飛泉直下三千尺,,十里吹來毛骨寒”,頓覺天地之飄渺,。仲夏酷暑,,游人至此,,猶如十月深秋,涼風習習,,暑氣全消,。
黃龍洞的黃龍瀑布也極其壯觀。黃龍洞地勢高險,,大石樓,、獅子、孤青諸峰,,連峰急下,,東澗、西澗從洞后陡落數(shù)十米,,交注于山足,,從滌塵橋流過,在流杯池稍一停頓,,隨即瓢潑撒灑,,直下百尺斷崖,猶如從天而降,,蔚為奇觀。
與黃龍洞瀑布齊名的水簾,,舊志稱其“布水闊十丈”,,雖然地勢較平緩,水流沒有那么急促,,但也是飛濤霓裳,,讓人感受水的力量與靈動。
釀泉釀出米酒
有關羅浮水的故事和典故,,枚不勝舉,。
古人云:“水乃酒之血,水乃酒之魂,�,!币劤龊镁疲俨涣水�?shù)睾蒙胶盟�,,羅浮山當?shù)厝酸劦靡槐镁�,,釀酒的泉水,尤其是以酥醪觀釀泉為著,。
酥醪觀釀泉是該觀一景,,泉旁石上刻有“釀泉”二字。從石壁間留出的山泉匯入一個巨大的葫蘆型酒壺,,再從壺口流出,。景點詩意而形象,,到酥醪觀的游客都會在此捧飲釀泉水。清代惠州知府吳騫在《惠陽山水紀勝》中記載:“酥醪村往時多賣酒家,,與麻姑峰下酒田并為山中勝地,。”清代詩人易順鼎有詩云:“北有酥醪觀,,南有賣酒田,,我疑羅浮君,乃是古酒仙,。靈山能醉人,,與酒同芳鮮�,!睍r至今日,,羅浮山下人家依然保留著釀酒的傳統(tǒng)。
惠州民間有取“七夕水”的風俗,,認為“七夕水”甘甜不腐,。當羅浮山釀酒泉水遇上七夕,那就是一水難求,。每年七夕前夜,,到醪觀釀泉取水的人將取水點圍得水泄不通,除了本地村民,,深圳,、廣州、東莞等地的游客也常常加入了取水大軍,,他們帶著大小容器,,在七夕前一晚子時至卯時汲取釀泉。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