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樓是一種特殊的中國民居建筑,集防衛(wèi),、居住和建筑藝術于一體,。近日,,在惠東縣安墩鎮(zhèn)左華村發(fā)現(xiàn)了兩座碉樓,,均為5層,,兩座碉樓同樣大小,,目測均占地30平方米,。據(jù)該村村干部介紹,,碉樓為該村邱氏家族所建,,距今已有120多年。專家表示,,5層碉樓在惠州非常少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從外觀來看,,碉樓保存尚好,。
兩座碉樓相隔幾十米 總體保存尚好
近日,在惠東縣安墩鎮(zhèn)左華村村干部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這兩座碉樓,。放眼望去,碉樓矗立在一片殘垣斷壁之上,,碉樓下面雜草叢生,,彰顯著歲月的侵蝕和歷史的斑駁。兩座碉樓相隔幾十米遠,從外觀來看,,碉樓保存還算完好,。整座碉樓青磚黃泥,墻面上或圓形或長條形等形狀的射擊孔很顯眼,。走進一座碉樓里,,地上有少許雜草,墻壁上覆著一些青苔,,原有的木質斗梯已損壞殆盡,,太陽照射進來,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
惠東縣安墩鎮(zhèn)左華村黨總支部委員馮日紅指著碉樓下面的殘垣斷壁說,,之前這是邱氏家族建的一片房子,兩座碉樓分別建在房子的不同方位,。
在碉樓的旁邊,,還有一座客家圍屋。這座客家圍屋有著160多年的歷史,,比兩座碉樓的歷史還要長,。從外觀來看,圍屋在近年曾進行過翻新和維修,,而里面還基本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和格局,。80多歲的邱氏后人邱彭文仍舊住在這座老圍屋里,記者走進去看到,,里面寬敞明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邱彭文告訴記者,,這兩座碉樓是由其祖父邱思廉幾兄弟當年所建,。當時,邱思廉和家人在惠東多祝一帶做生意,,還經(jīng)營了一個商號,,賺了不少銀兩。有了積蓄,,他們就想著置產(chǎn)建房,,于是幾兄弟一起在圍屋旁邊建了連片房子,并同時建造了這兩座碉樓,,“守衛(wèi)”自己的房產(chǎn)和家人,。
后來,在土改時期,,政府對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進行了調(diào)整,,連片房子分給貧民,,多祝商鋪上繳歸公,后來用作銀行營業(yè)廳,。隨著歲月變遷和風霜洗禮,,這些房子也逐漸破敗和垮塌,邱氏后人們也早已搬離這片祖屋,。上世紀80年代,,有些邱氏后人成為歸國華僑,他們在政府有關僑務政策的指引下,,重新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權,,讓兩座碉樓得以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
碉樓內(nèi)部,。
留存紅色印記 革命志士曾進駐
由于年代已久,,關于兩座碉樓的故事在邱氏后人的記憶中已日漸模糊。但邱氏家族的紅色印記卻一直流淌在這片土地上,。安墩鎮(zhèn)是革命老區(qū),。據(jù)介紹,解放戰(zhàn)爭時期,,邱氏族人為了幫助革命隊伍對抗國民黨反動派,,支援了不少的槍支彈藥,。因為有這兩座碉樓,,翁漢奎等一些革命同志為了與反動派斗爭,還曾把邱氏祖屋當作根據(jù)地,,與敵人周旋了兩三年,。
此外,在邱彭文的家里,,還保留著邱氏族人當年投身革命的歷史資料,。記者看到,在一張“革命軍人證明書”上,,載明了“邱建文同志系1949年9月參加我軍,,現(xiàn)在中南海軍工作……”還蓋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的印章;在一張“喜報”上,,寫著“邱達文同志在半年來作戰(zhàn),、剿匪、生產(chǎn),、整訓,、發(fā)動群眾等工作與戰(zhàn)斗中,曾光榮立下四等功一次……”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無不印證著邱氏族人當年的革命情懷和烽火經(jīng)歷,。
擬進行保護修繕 打造成鄉(xiāng)村旅游紅色景點
鄉(xiāng)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振興,。我市文史專家、惠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鐘土清告訴記者,,在惠州,,5層碉樓是非常少見的,安墩鎮(zhèn)左華村這兩座碉樓,,是重要的歷史見證,,對研究鄉(xiāng)村文化和建筑藝術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暗飿且彩呛芎玫泥l(xiāng)村文化旅游資源,,要保護好,修繕好,,利用好,,宣傳好,!彼ㄗh,,除了相應的配套設施要完善之外,村里也可以培養(yǎng)一些講解員,,講好碉樓故事,。
作為村干部,馮日紅表示,,未來如有條件,,會考慮對兩座碉樓進行保護修繕,好好發(fā)掘碉樓背后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僅為左華村留下歷史印記,,也爭取把其打造成鄉(xiāng)村文化和紅色旅游景點。
相關新聞
200多年古驛道現(xiàn)身安墩左華村
除了兩座碉樓,,在安墩鎮(zhèn)左華村靠近白盆珠水庫的草木間,,還發(fā)現(xiàn)了一條石頭鋪筑的古驛道。近日,,安墩鎮(zhèn)左華村黨總支部委員馮日紅帶著記者在古驛道走了一遭,。他介紹,據(jù)粗略估算,,這條古驛道距今已有200多年,。當年,這條古驛道是這里的人們前往海豐等地的重要通道,,油鹽柴米都要從這條古驛道運送,。古時候,古驛道周邊有不少村莊,,后來都被淹掉了,。沿著古驛道行走,,兩邊綠樹掩映,空氣清新,,腳踩青石,,可以感受歷史的斑駁痕跡,!斑@里不失為一個徒步的好選擇,。”馮日紅說,,希望未來能把這里開發(fā)成一條鄉(xiāng)村旅游路線,,讓更多人了解這條古驛道,領略鄉(xiāng)村的古樸之美,。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宮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