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美鎮(zhèn)三徑村的特色墻繪。 車耀明把自家庭院打理得生機盎然,。
門前閑置空間變成小花園,,供附近群眾休閑;小菜園除了保障群眾“菜籃子”,還變成了小景點,。走進博羅縣泰美鎮(zhèn)車村村,,只見“四小園”(小公園、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的建設成為當?shù)孛利惾司迎h(huán)境的點綴,讓鄉(xiāng)村更美,、環(huán)境更靚,。縱觀泰美鎮(zhèn)域,,該鎮(zhèn)今年以來,不斷加快全鎮(zhèn)“四小園”建設,,讓“四小園”成為該鎮(zhèn)打造人居環(huán)境整治升級版的“點睛”之筆,,營造美麗宜居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
小荒地變身迎客“招牌”
來到車村村,,只見在主村道入村處,,標識牌下種有花草和小灌木,花卉和小灌木隨風搖曳,,似乎在向進入村里的人問好,,儼然是該村迎客的第一個小“招牌”。
“其實,,這里以前是一塊小荒地,,雜草叢生,還積下了一些垃圾,�,!贝甯刹寇嚬财秸f,在打造“四小園”過程中,,該村將其作為從大東嶺村民小組進入車村的“門面”來打造,,不僅立下了標識牌,還搭配了綠植,,成為了一處養(yǎng)眼的小景觀,。
讓空地綠起來、美起來,。其實,,這也是該村打造“四小園”的思路。你瞧,!在車村村委會附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有兩戶人家門前的破舊泥磚房、小柴房完成了拆除,。拆除后,,這一處2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一直閑置著,還經(jīng)常長出雜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容村貌,。在“四小園”打造中,村“兩委”干部商量,,將其打造成一處小公園,,在美化環(huán)境的同時,讓其成為群眾休閑的又一個好去處,。
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村民阿權叔說,人居環(huán)境整治中,,村里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為的就是讓村里變得干凈整潔,,現(xiàn)在村里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爸灰菫榱舜謇锖茫@些地可以給村里打造,�,!本瓦@樣,涉及到的兩戶人家爽快地答應了,。
今年11月,,該村便對這塊空地進行打造,清除雜草,、鋪設地磚,、種上草皮,周邊種上花兒,,還根據(jù)村民的需求種上了小果樹,。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打造,這里已經(jīng)完全變了模樣,,成為一處小公園,,附近的群眾都會過來走走、看看,,村民也會聚在這里拉拉家常,。
小菜園統(tǒng)一包裝變景點
種菜是農(nóng)村人家的日常工作,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小菜園,。在車村村也不例外,,全村14個村民小組,,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小菜園。
車共平說,,每家每戶的小菜園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僅種植的蔬菜品種不同,所處的位置也不同,。記者了解到,,在以前,為了防止家禽和貓狗等小動物進入菜園踐踏蔬菜,,村民會將小菜園圍起來,,只是用料各不同,有人用小竹子,,有人用裝飼料的塑料袋,,有的用廢舊的泡沫、魚網(wǎng)等,,可謂五花八門,。也正是如此,村里的菜園看上去雜亂無章,。
菜園如何變成一處小景點,?對此,,車村村干部積極思考,,借鑒該縣及兄弟縣(區(qū))其他地方“四小園”建設的好做法,決定先通過示范,,打造出部分亮點,,然后再在全村鋪開。聽聞要打造美麗菜園,,村民李鳳清積極報名,。她是外來媳婦,嫁到車村近40年,,一直都在用心地經(jīng)營著自家的小菜園,,“將小菜園作為一處景點來打造還是頭一回聽說�,!�
她說,,人居環(huán)境越變越美,車村村不再是鎮(zhèn)里的落后村,,這是這些年村里給我們的最大信心,。在打造過程中,村干部和李鳳清一起,,將以往用網(wǎng)做成的菜園圍擋拆除,,然后用高約50公分的仿竹子籬笆重新圍上,,再將菜園的雜物清理、整理好,,整個菜園變得更加美觀了,。
精心設計院子變花園
車共平深有感觸地說,人居環(huán)境整治最大的收獲是人心更齊了,,大家都積極支持村里的工作,。這點在“四小園”打造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村民積極參與,,并將自己家作為村的一部分來打造,。
今年74歲的村民車耀明就是其中一個。他家的房子建筑面積不大,,但院子的面積不小,。他特別將自己的院子,作為一處小花園來打造,。于是,,他就地取材用自己家的廢舊紅磚,在院墻附近鋪成了一個個小造型,,每個造型的空地均種上草皮,。草皮長長了,他就會用心修剪,,所以每一塊空地的草皮都整整齊齊,。在每塊草皮的中央,他還特別擺放了盆景,,盆景還講究大小搭配,。
不僅如此,每個盆景都要進行造型設計,。車耀明說,,他喜歡搗鼓這些,這些都是他從電視上學到的,。在他的精心打理下,,他家的小院成了一個精致的小花園。他每天都會將小院子收拾得干干凈凈,,就連鋪地的石子都要排一下順序,,讓它們有造型和層次感。
車共平說,,車耀明是村民打造家庭小花園的一個典型,,接下來,該村將積極推廣,,讓更多村民將各自庭院打造成一個小花園,。
投入536萬元開展“四小園”建設
不僅車村村積極推進“四小園”建設,,雷公村、三徑村也是如此,。
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走進泰美鎮(zhèn)雷公村,,鄉(xiāng)村的自然美景與整潔的村容村貌相得益彰,。在雷公村委會辦公樓附近、河唇村民小組的入口處,,兩棵荔枝樹下,,地面用紅色地磚鋪設,中間設置了圓石桌,、石椅子,,后方還擺放了3張長椅。村干部林壽良說,,這里曾有幾間連排的破舊草間,。而今,拆除后打造成了一處小公園,。這塊休閑設施前是雷公小學,。除了附近群眾,家長過來接小孩放學,,也能在此坐坐,、歇歇。
在泰美鎮(zhèn)三徑村,,該村率先在進入新屋一二三村民小組的主路兩邊,,設計了花槽,,種上了綠植,、紫色花卉。目前,,整個長條形的小花園已經(jīng)開出了紫色的花,,讓人眼前一亮。
作為人居環(huán)境整治提升的畫龍點睛之筆,,泰美鎮(zhèn)積極推進“四小園”創(chuàng)建,,促美麗家園展新貌。今年以來,,泰美鎮(zhèn)投入536萬元全域開展村莊“四小園”建設,,各式各樣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穿插在村頭巷尾。如今,,走進泰美,,精心打造的小花園、小菜園成為當?shù)孛利愢l(xiāng)村的一個個亮點,。截至目前,,全鎮(zhèn)開展“四小園”建設自然村數(shù)162個,其中建設小菜園3835個,、小果園1383個,、小花園1795個、小公園8個,。
打造“四小園”,,除了美化鄉(xiāng)村外,還有些村鼓勵群眾全力發(fā)展周期短,、見效快,、持續(xù)性強的“四小園”經(jīng)濟,把“四小園”建成家庭增收的陣地和安居樂業(yè)的場所,,成為群眾的增收渠道,。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朱麗婷 賀小山 通訊員曾麗玲
本版統(tǒng)籌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