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惠城區(qū)江北片區(qū)的望江瀝,,流經(jīng)望江村、下寮村等地,,經(jīng)望江排澇站流入東江,。曾經(jīng),由于沿河兩岸村莊眾多,,污水直排入河,,望江瀝水體又黑又臭。2015年,,我市啟動望江瀝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整治后的望江瀝已變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網(wǎng)紅打卡地。
望江瀝水清岸綠,。
市區(qū)金石四路是望江瀝整治工程起點,。站在金石四路橋上望去,股股清澈的東江水從補水明渠處嘩嘩涌入,,匯入望江瀝形成“人工瀑布”,,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河岸邊,,新修的沿河棧道掩映在綠樹紅花中蜿蜒向前,;沙灣憶趣公園為河畔增添了美麗景致,三三兩兩的居民在公園或沿河綠道上漫步休閑……正在“遛娃”的市民張維諾說,,如果不是別人提起,,很難想象眼前的這條小河原來是一條臭水溝。
“人工瀑布”奪眼球,。
“望江瀝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jù)介紹,,望江瀝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2018年12月完工,,2019年移交管護。為了徹底解決望江瀝水體的黑臭問題,,東江邊建了補水泵站,,一路修建補水管渠,把水從東江引過來,,并采用生態(tài)修復技術,,恢復河道自凈能力。有了活水注入,,再加上完善兩岸截污管道,,望江瀝的水質(zhì)明顯改善,從之前劣五類變?yōu)槲孱愃�,,黑臭水體已成為歷史,。
航拍望江瀝還可看到水中的水草。
經(jīng)過整治后,,金石四路至望江瀝排澇站河道暢通,、水體流動性增強,河道防洪排澇標準也提高到20年一遇,。此外,,新建綠道9.8公里、橋梁7座,其中新建交通橋2座(金石三路橋,、新湖一路橋),,景觀橋5座(竹影橋、碧灣橋,、詠樂橋,、望鄉(xiāng)橋、煙霞橋),,建設3個景觀節(jié)點公園(沙灣憶趣公園,、望江樂園、望鄉(xiāng)公園),,景觀綠化總面積約18.4萬平方米,,沿河棧道、親水平臺,、綠道橋梁,、停車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市民可游憩其中,,同心奔小康,,盡情享受城市“慢生活”。
綠樹紅花環(huán)繞,。
文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quán)
知多點
望江瀝整治工程
望江瀝原干流河長8.3公里,,河口以上流域面積17.12平方公里。項目整治范圍起于金石四路,,止于望江排澇站,,治理河道長約5.5公里,補水明渠1.65公里,,鋪設截污管道總長7.9公里,,總口截污閘門9座,新建補水泵站1座,。
沿河綠道很舒適,。
該工程以“河暢、路通,,水清,、岸綠,人悅,、景美,、惠民”為目標,應用生態(tài)治河的理念,,實施“防洪排澇,、水質(zhì)改善,、景觀美化、道路交通”四大工程,。通過完善兩岸截污管道,、增加生態(tài)補水、利用生態(tài)修復技術等措施恢復河道自凈能力,,改變了原來河道沿岸“臟,、亂,、差”和水污染嚴重的狀況,。2020年底復評時,望江瀝被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華南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認定實現(xiàn)“長制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