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贛州城 整部宋代史”
贛州古城八境臺前,章江、貢江在這里匯聚成贛江一路向北流去,,非常壯觀,。900多年前,與惠州有著不解之緣的蘇東坡,曾經(jīng)逗留贛州古城欣賞美景,結(jié)交高潔之士,留下諸多詩文題詠及珍貴畫跡,。如今,八境臺所在的郁孤臺歷史文化街區(qū),,已成為游客們感受江南宋城歷史文化魅力的網(wǎng)紅景點(diǎn),。
贛州城歷史悠久,繁榮于兩宋時期,,宋代“商賈如云”“貨物如雨”,,成為當(dāng)時全國三十六座大城市之一。時至今日,,贛州老城區(qū)仍舊保持著宋代的城市布局以及眾多的宋代文史古跡,,成為我國當(dāng)今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之一,被專家學(xué)者稱為“宋城博物館”,,故有“江南宋城”之譽(yù),。
江南宋城歷史文化旅游區(qū)·郁孤臺街區(qū)。 章貢兩江交匯處,。
古城墻,、古浮橋、郁孤臺,、八境臺……這些美景都是江南宋城歷史文化旅游區(qū)的著名景點(diǎn),。蘇東坡,、辛棄疾、岳飛,、文天祥,、王陽明、郭沫若等歷代名人都曾在這里留下過詩詞,。
說起蘇東坡,,惠州人肯定不陌生,那么他與贛州古城又有哪些淵源呢,?公元1078年,,蘇東坡應(yīng)孔宗翰之請,為《八境圖》題詩八首,,彼時他還未到過贛州,僅憑孔宗翰的言語便寫出了八首詩篇《虔州八境圖八首并序》,。在題詩中,,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的概念,形成一組旅游勝境,,為后世模仿,。
公元1094年,蘇東坡被貶謫惠州,,途中第一次踏入贛州城,,時值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繁花似錦,,他為眼前之景所迷,,嘆道:“前詩未道出萬一”。公元1101年,,被赦免后,,蘇東坡從嶺南北上,來到贛州后,,他游遍八景,,為八景中的郁孤臺、塵外亭又寫新詩,,其中最著名的詩句就出自《郁孤臺》:“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充滿詩情畫意地描述八景成為現(xiàn)代人的追崇,。和郁孤臺一樣,八境臺也是其中最具古城代表性的景點(diǎn),,是贛州古城的象征之一,。八境臺依城墻建造,,臺高28.5米,總面積574平方米,,朱樓碧瓦,、雄麗壯觀。八境臺原臺為石樓,,為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他鑒于“州城歲為水嚙,東北尤易墊圮”,于是“伐石為址,冶鐵錮基”,,將土城修葺成磚石城,,建城樓于其上。
在八境臺腳下,,便是具有2000年歷史氣息厚重感的贛州古城墻,。據(jù)記載,古城墻始建于漢代,,后來經(jīng)過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形成一道周長約13華里,高大雄偉的城墻,,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
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墻建于北宋嘉祐年間,是江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城墻,,也是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北宋磚墻之一,。城墻平均高7米,從東門至西門長3.66公里,,以其高低逶迤之勢與秀麗江水形成美妙反差,,垛墻、炮城,、馬面,、城門都保存完好。
現(xiàn)代化城市更需要留存歷史記憶,�,?梢钥吹剑M州在傳承中延續(xù)著歷史文脈,在發(fā)展中提升了城市品質(zhì),。
文字 贛深高鐵五城黨媒聯(lián)合采訪團(tuán)記者戴建 邱若蓉
圖片 贛深高鐵五城黨媒聯(lián)合采訪團(tuán)記者湯渝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