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圍 攝影:李如霞(惠州民協(xié)會員)
盛夏,,蟬鳴,、荔熟,,菠蘿蜜貼樹干而長,,青青的橄欖仔綴滿枝頭,,筆者一行來到博羅公莊吉水圍古村進(jìn)行考察采訪,。
吉水圍古村地處公莊鎮(zhèn)的西南部,,是廣東省博羅縣最大的客家古民居,,已經(jīng)有500多年歷史。整個吉水圍古村,,被三面河水擁抱著,,猶如一條長龍盤旋,又似一朵水上蓮花,。古村只有兩個門出入,,南面一個出口與外界相連,其他東西北三面分別被公莊河環(huán)抱,,這可是風(fēng)水先生眼中的風(fēng)水寶地�,。�
村名“吉水圍”的由來,,故事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相傳,有一個叫朱怡正的人,,曾居住在公莊鎮(zhèn)近石村,,以砍柴為生。有一天外出砍柴,,感到乏了靠在一棵樹下的石板上休息,,不知不覺就睡著了,他夢見這石板下埋藏有三缸銀兩,。夢醒后,,他反復(fù)回想夢里的三缸銀兩,心里放不下,,于是決定挖一挖,,他移開石板,,用鋤頭挖至深處,,果真挖出三缸銀兩,他非常興奮便決定購置一塊地建新家,,幾經(jīng)思量后選擇了三面環(huán)水,、土地肥沃的南溪村,移居此地又種下大片桔子,,便取地名為“桔水圍”,。后因客家話“吉利”的“吉”與“桔”諧音,改名“吉水圍”,。
吉水圍整座古圍屋有兩個出入口,,南門是澳圭朱公祠、東門是育堂朱公祠,。我們順著蜿蜒的村道行進(jìn),,目光被16米高的三層門樓吸引,,門框頂上刻有“東來紫氣”四個大字,一副木刻對聯(lián):吉人藹藹,,水色盈盈,,橫額:滿堂吉慶。妙呀,!“滿堂吉慶”就是歷代村民的愿望,、村民的家風(fēng)。大門正面有兩個鏤空天窗,,猶如一雙眼睛看守圍屋大門,,威嚴(yán)而肅穆,讓整個東門看起來似虎,、獅,,霸氣十足。
育堂朱公祠每座院子的結(jié)構(gòu)相似,,呈四合院結(jié)構(gòu),,每座房子分上五間和下五間,約有四十座,,這個規(guī)模約在三百年前已形成,。座與座之間有小間隔開,有小門相通,,前后座有大巷隔開,,大小巷道均用鵝卵石鋪成。每座房子的大門有雙重門,,一重是通風(fēng)門,,另一重是雙扇門,門框和門檻都用麻石條砌成,,門前都有兩個石墩,,供乘涼坐。每座房子都有前庭后院,,還有書房,、花園,屋椽上的雕刻和繪畫很精美,,古建筑裝飾美輪美奐,,配有許多詩句,如:“有名開富貴,,無事小神仙”等等,,充滿自然和人文氣息。所有房子都是座北朝南,,就是在盛夏,,呆在村子里也會覺得涼快,、舒暢。
吉水圍 攝影:李如霞(惠州民協(xié)會員)
南門澳圭朱公祠大門上框也有一塊木刻“鹿洞家風(fēng)”四個朱紅色大字的橫匾,,既彰顯了朱氏一族歷盡百年風(fēng)霜的氣勢,,也取自鹿溫璞善良的性格,是祖先們對后人的鞭策,。上門樓分三層,,有灰色琉璃瓦,屋角飛檐斗拱,,奇異的動物造型,。四周用高達(dá)8米、厚70公分的城墻圍著,,四角以高達(dá)15米的角樓盤守,。城中清一色墻木結(jié)構(gòu)、檐梁繪制精美圖案,,為灰塑和木雕等,,周邊是數(shù)十棟布局整齊,相通互連,,井然有序的屋場,。中有天井、磨房,、石廊,、倉儲,屋與屋之間相連貫通,,門樓城墻相連,,樓閣相助,城墻,、樓閣上有槍眼,,以防止外侵。祠堂大門也有一副對聯(lián):紫陽世澤,,沛國家聲,,橫額也是:金玉滿堂,。南門兩側(cè)原有6塊長方形條石塊桅桿石,,桅桿石有暈首和圭音,高桅桿高6米以上,,桿頂冠帶錫制葫蘆脊剎,。據(jù)老者反映,桅桿石是村中秀才,、進(jìn)士,、文官武將等有一定名望之人所立,,其功業(yè)告成,則在屋門前立桅桿以作標(biāo)志,。
公莊河環(huán)抱吉水圍,,河水就在村旁款款流過,只剩一個出口,。村長告訴我們,,這里是昔日繁華的碼頭。幾百年前,,公莊河的航運(yùn)相當(dāng)發(fā)達(dá),,吉水圍的碼頭起碼停靠著上百條船只,,吉水圍附近就是一個大集市,。吉水圍人就靠這一帶做水運(yùn)生意,買賣的是谷,、木材,、三鳥、屯米,、火水,、鹽、布匹等生意,。生意做起來后,,便廣置田產(chǎn),其田產(chǎn)直達(dá)今天2公里外的大瀝和壩子,。
吉水圍還有許多看也看不完的風(fēng)景,,講也講不完的故事,如十二花缸元的故事,,南門形成的故事,,學(xué)醫(yī)要先學(xué)游泳的故事,嫁入來的女子到公莊河里洗衣服或挑水,、回家時都會走錯門的故事等等,,等下次有機(jī)會,再慢慢向你道來,。
作者: 林麗華
來源:惠州民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