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家人圍坐,,吃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是除夕之夜最溫暖人心的習俗,。
惠州人的年夜飯餐桌上必定會出現(xiàn)雞、魚,、蝦,、炒丁、生菜等,,寓意有計有謀年年有余,,人丁常旺好事圓圓,可謂一道菜一個意頭,。今兒個,,我們就來說說,惠州的除夕年夜飯有哪些必吃的菜,以及這些菜里的美好寓意,。
團年飯,,是除夕之夜最溫暖人心的習俗。 惠州報業(yè)全媒體記者周楠 攝
白切雞
惠州人有句話叫“無雞不成宴”,,雞是惠州人春節(ji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意味著“有計有謀”,而這句諺語所說的雞就是白切雞,。
《舌尖上的中國》有一句臺詞:“高端的食材,,往往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卑浊须u的烹飪方式完美契合了這一句話,。簡而言之,廚師將雞蒸熟之后,,砍成大小均勻的一塊塊雞肉,,蘸上粵菜特有的姜蔥汁即可食用。
白切雞可不是簡單地蒸熟就可以,,按照傳統(tǒng)的做法,,必須要“三浸三提”,等鍋里的水開了后馬上關火,,將放進去浸泡到雞皮定型,,再提起來放入冷水中浸泡,這個操作要循環(huán)三次之后,,才能讓雞皮和肉質(zhì)達到極致細嫩的狀態(tài),。
碌鵝
碌鵝作為仲愷的一道美食名片,已經(jīng)聲名遠播,。每年春節(jié),,惠州人的年夜飯總少不了這道菜。碌鵝是東江流域的傳統(tǒng)菜式,,很多外地人聽到碌鵝的時候,,第一感覺是“鹵鵝”,但其實碌鵝的“碌”是土生土長的客家話,,是翻來覆去煮的意思,,但“碌”好一只地道美味的鵝絕不是那么簡單。
碌鵝好吃與否,,鵝是關鍵。挑鵝很講究,,以鵝長到100~120天,、體重八九斤為佳,肉不能太肥膩也不能太瘦。要烹調(diào)出美味的碌鵝,,除了選用新鮮鵝肉,,把握配料和火候最重要。先把殺好的鵝用醬油抹遍全身,,然后把鵝放進油鍋里用勺子將熱油來回澆灑到鵝身,,直至鵝身變成金黃色后,再把煎好的鵝盛起來,。把醬油,、糖、蒜,、紅蔥白,、姜片等配料放進鍋里炒,再放鵝下鍋,,加水用大火燜20分鐘后,,改為小火。約1個小時后,,水燒干了,,金黃色的鵝變成深紅色,把鵝撈起盛到盤里,,把鍋里剩下的汁淋遍鵝的全身,,一道美味的碌鵝便完成了。
清蒸魚
有了家禽,,魚類也是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色,。魚象征著繁榮和盈余,寓意“年年有余”,,一年賺得比一年多,。
魚拿來清蒸是最鮮美好吃的做法,清蒸魚中,,大黃花魚是最佳選擇,,過年買一條高品質(zhì)的大黃花魚,魚肉鮮美,,帶有微微甜味,,肉質(zhì)極為鮮嫩,魚肉就好像一般般蒜瓣,,加了魚豆豉油,,味道更加鮮美了。過年的時候來上一道,,營養(yǎng)豐富鮮香十足,,真是舌尖上的極品美食。
除了清蒸魚,還可以做燒汁魚,、紅燒魚等菜式,。
茨菰燜五花肉
在惠州,茨菰是民間的喜慶之物,。茨菰燜豬肉是惠州春節(jié)期間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寓意有紅紅火火、添丁添福的意思,。同時茨菰也是很有個性的食物,,被人戲稱為嫌貧愛富菜,因為它本身有一種苦,、麻的味道,,只有和肉一起做才能相得益彰,而且神奇的是,,茨菰的這種澀味只對豬油有明顯的效果,,對其他動物油比如雞油、鴨油,、牛油等效果不明顯,,所以,茨菰和五花肉是最常見的搭檔,。沈從文先生稱其“格比土豆高”,,所以年夜飯又怎么能少了它呢?
魷魚炒芹菜
惠州人過年少不了的一道菜,�,;葜萑顺Uf“勤勤力力有飯食”,所以每年過農(nóng)歷新年時,,惠州主婦都會用芹菜入饌,,做一道清炒魷魚,寓意著明年一家人都勤力工作,,努力學習,。魷魚的爽口加上芹菜特有的香味,必定會勾起吃貨們的童年回憶,!
酥丸
對惠州人來說,,過年吃酥丸是一個獨特的年代記憶。肥瘦相間的槽頭肉,,剁得不綿不散,。因為以前沒有什么調(diào)料,人們在做丸子的時候就加入一點火烤魚,,然后做成鴨蛋大小的肉丸子,,在春節(jié)前兩天就下鍋炸好,,等到要吃的時候再放到瓦煲里煲。酥丸一般是逢年過節(jié)或酒席上才有得吃,。
蠔油生菜
蠔油生菜是一道惠州常見的特色菜肴,屬于粵菜,。用生菜及蠔油配以輔料加工炒制而成,。該菜營養(yǎng)豐富,鮮嫩可口,、清鮮潤滑,。在滿是魚肉的年夜飯中,可消消膩,。加上生菜寓意“生財”,,是年夜飯受青睞的一道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