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表演在公莊鎮(zhèn)矮崗村經(jīng)�,?梢钥吹健�
近日,,記者在博羅縣公莊鎮(zhèn)矮崗村采訪時,,村委會門前廣場上非常熱鬧,原來這里正在進行一場精彩的舞龍表演,。半空中一條黃色“巨龍”正張牙舞爪,、搖頭擺尾翻騰跳躍,大顯威風(fēng),,贏得圍觀村民陣陣歡呼,。一位年紀(jì)較大的男子在最前頭手舞戲龍珠,引誘“巨龍”張開大嘴�,!熬摭垺睍r而舒展身體向前,時而曲身翻騰,。但是該男子操控著戲龍珠左閃右躲,,“巨龍”使出渾身解數(shù),就是差一點點“吃”不著,。幾趟下來,,大家都累得氣喘吁吁了。
“這些都是我們村舞龍隊的隊員,,今天是做常規(guī)訓(xùn)練,。所以只來了20來人�,!卑珝彺妩h支部書記黃海珠告訴記者,,舞龍是矮崗村的老傳統(tǒng),有100多年歷史了,。正式表演時需要50人,,龍珠、龍頭,、龍尾各1人,,其他人舞龍身。同時還有助威鑼鼓,、旗幟,、以及“仙鶴”、“鯉魚”等,。表演行頭和表演程序都要復(fù)雜得多,。“舞龍是我們村里的習(xí)俗,,每逢春節(jié),、元宵等節(jié)日,村里的年輕男丁都出來舞龍,。其他村要辦喜事,,也會請我們舞龍助興�,!贝迕裾f,。舞龍隊的選手都是矮崗村普通村民,他們都是從小耳濡目染,,跟著長輩學(xué)會舞龍的,。他們說,,家里祖祖輩輩都喜歡舞龍,都會舞龍,,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或者哪家有紅白喜事的時候,都會進行舞龍表演,。
舞龍師傅黃海輝說,解放前大家舞的是稈龍,,用每年秋收后的稻草編制而成,,表演時整條龍身插滿香火,每次表演完,,都要點火燒化,。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矮崗村的傳統(tǒng)舞龍藝術(shù)征服了來自博羅縣文化部門的專家,,今年被順利推薦入選為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
文/圖 本報記者羅孝宗 黃秀霞
(來源:2010年12月6日《惠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