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門縣城出發(fā),,沿著龍門的母親河增江溯流而上,,大約五公里路程,,在龍城街道的鸕鶿村,,西林河形成了兩條分叉支流,。向西的支流經(jīng)過龍?zhí),,到鐵崗,,稱為“鐵崗水”,。向北的支流經(jīng)過天堂山水庫,,分成兩支,,向西達地派鎮(zhèn),稱“地派水”,,向東則抵藍田,,稱“藍田河”。這三條河流,,成為增江上游最主要的三條支流,。
守護在楊屋廈的天外來物“鐵牛石”,有很多美好傳說,。
鐵崗水,、地派水和藍田河,如同“結(jié)義三兄弟”成就了四百里增江的繁華燦爛,。這三條河個性不同,,各具特色,所出的物產(chǎn)也不盡相同,。流經(jīng)的村鎮(zhèn)和聚落大多沿河分布,,河流沖擊而成的小平原和盆地,大多是圩鎮(zhèn)所在地。其中鐵崗河向西延伸至龍門和從化交界的大山,,而馬嶺村周邊的大山,,就是龍門境內(nèi)鐵崗河的源頭所在。
天鵝泉多次“預測”地震,,被眾多媒體報道過,。
馬嶺,村如其名,。四周南坑山,、鐵石嶺、三角山以及南昆山余脈如同奔馬,,從四面縈繞而來,,朝向鐵崗河。群峰之間,,草木茂盛,,翠竹搖曳,溪流潺潺,。滋養(yǎng)著山中盆地的稻田,,優(yōu)質(zhì)的稻米,清涼的泉水,,沒有任何工業(yè)污染,,歷史悠久的釀酒傳統(tǒng),使得馬嶺出產(chǎn)的鐵崗米酒格外有名,,每到取酒時,,全村都彌漫著濃郁的酒香味,讓人流連忘返,。
人們戲稱鐵崗馬嶺一帶出產(chǎn)的土酒為“鐵茅”,,即“鐵崗的鐵蓋茅臺”,足見酒質(zhì)之好,。因此,,這一段的鐵崗河也被人稱作龍門的“美酒河”。
榕樹下的古道連接廣州從化與龍門縣城,,已經(jīng)改造成鄉(xiāng)道,。
地名志
從吊馬嶺到馬嶺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一年四季,,無論什么時候去龍門,,群山綠竹,,總是蒼翠,讓人心曠神怡。每次天晴未曉時,,沿著鄉(xiāng)道從鐵崗河逆流而上,,兩側(cè)群峰更加秀麗。
穿過滿是時光味道的鐵崗圩鎮(zhèn),,群山之間,,分布著很多面積不大的平地。這里土壤肥沃,,有河水的滋養(yǎng),,灌溉便利,村落稻田,,大多分布于此,,星星點點,三五農(nóng)人,,踏著晨露,,拋秧耕種,一派田園風光,,顯得十分靜謐,。遠處,高大的南昆迤邐壯觀,,如同奔馬,,一路追隨,讓人目不暇接,。
相傳在南宋末年,,一支流落嶺南的抗元軍隊曾駐扎在此,利用南昆山脈進可攻,,退可守的地理優(yōu)勢和蘊藏著豐富鐵礦石的資源優(yōu)勢,,一邊冶鐵鑄造兵器,一邊厲兵秣馬,,守衛(wèi)廣州,。
他們操練隊伍時,習慣將軍馬系在而今馬嶺村的祠堂后面,,當?shù)赝猎拰ⅰ跋怠狈Q作“吊”,,因此這里在古代被稱為“吊馬嶺”。后來,,為了言辭雅潔,,符合風俗,就逐漸去了“吊”字,,改稱“馬嶺”并沿用至今,。
天外客
鐵牛隕石與楊氏淵源
馬嶺村位于龍門西北部邊界,,與廣州從化相連,屬于龍?zhí)惰F崗片區(qū),。這里自古出產(chǎn)含鐵量較高的礦石,,而且多山崗,因此得名鐵崗,。明清兩朝,,有大量的礦民在這一帶以冶鑄為生。在村民的傳說中,,這些鐵礦石很多是“天外之物”隕鐵石,。
寂靜明亮的夜空下,這些隕石帶著火光劃過天空,,落在地上,,因為含鐵量高,加上氧化,,很多被磨去了棱角,,呈現(xiàn)出黑色。古人對這種現(xiàn)象并不理解,,認為是天上神仙的排泄物,,因此村民把東面那座時常發(fā)現(xiàn)隕鐵的山,稱之為“鐵屎嶺”,,也稱作“鐵石嶺”,。鐵石嶺與南坑山相對,形成山谷,,將鐵崗的熱鬧與馬嶺的寧靜分割開來,。
在馬嶺村,村民對隕石并不陌生,,在山上勞作時甚至能撿到隕石,。在這眾多隕石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陳列在馬嶺楊屋廈圍楊氏宗祠前面的“鐵牛石”,。這塊隕石雖然體積并不大,,但卻重達281公斤,兩頭翹起,,如同臥牛,,滄桑有力。楊屋廈圍村民主要是姓楊,,根出一脈,,他們十分珍視這件寶貝,集資專門為其修筑了護欄和陳列臺,。
這塊隕石與楊氏頗有淵源,,馬嶺楊屋廈圍楊氏屬于弘農(nóng)楊氏,,大約在宋朝末年從福建延平府遷徙至廣東韶關南雄珠璣巷,然后在先祖楊善慶的帶領下,,從珠璣巷遷徙至惠州府長寧縣乍坪司遙田車頸,也就是今天的新豐縣遙田鎮(zhèn),。楊善慶人如其名,,與人和善而又喜慶開朗,生子六人,,丁口繁盛,。
楊善慶是馬嶺楊氏的開基一世祖,他與原配譚氏生下楊伯一,,楊伯一的次子楊奎的后裔在明末清初時輾轉(zhuǎn)來到馬嶺楊屋廈開基落擔,。因此在善慶公祠的正中排位上,寫著“弘農(nóng)楊門堂上高曾祖寧邑楊氏遙田肇基祖妣諱善慶盧譚氏神位”旁列伯一至伯六的名字,。馬嶺楊氏從楊屋廈開基,,而今在鵝斗、磜下,、磜坑,、楊一、楊二,、楊三,、楊四、楊五,、欖下,、橫江均有分布。
雖然歲月變遷,,但是在楊屋廈,,至今依然保存著五進制的祠堂。祠堂的門口寫著“傳賢崇德四知遵祖訓,;繼宗開族清廉振家聲”,。2012年,為了追根溯源,,楊屋廈的族老和長者歷經(jīng)多地考察,,完成弘農(nóng)堂《楊氏族譜·楊屋廈支譜》的編撰。在族譜中,,將“經(jīng)綸蓋世推三相,;清白傳家守四知”等體現(xiàn)家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對聯(lián),一一進行了記錄保存,。
楊屋廈的村民楊水堅,,是楊屋廈楊氏開基之后第十八代孫,,他積極參與楊氏族譜的編修,熟悉族中歷史,。據(jù)他介紹,,現(xiàn)在馬嶺村,楊氏的字輩排序排列為“祖德能超,,世贊其昌,;茂植鴻遠,育裔禎祥,;功恩錫爵,,萬福傳芳。顯榮宗祧,,永達朝邦”,。這些字輩中蘊含了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瓜瓞綿綿的期許,,開枝散葉的祝福和經(jīng)世致用的愿景,。
在過去,村民大多嚴格按照字輩順序取名字,,這樣通過名字,,便可以明稱呼,別長幼,,增強族人的辨識度和凝聚力,。正是靠著這些文化記憶和認同,才使得馬嶺楊氏族人雖多,,但卻團結(jié)友愛,。
守護在楊屋廈的天外來物“鐵牛石”,也與楊氏先人有關,。相傳,,楊奎后裔在此營建祠堂時,在祠堂前一片小水塘前挖出了一塊怪異的石頭,,又黑又重,,形似水牛。村中有個大力士用盡全力才把石頭搬到水塘岸邊,。村子建好以后,,這塊石頭放在祠堂門口。下來一連好幾天,,搬石頭的大力士家門前每天清晨總是躺著幾尾鮮魚,。而大力士遠走他鄉(xiāng)之后,負責養(yǎng)魚的村民突然發(fā)現(xiàn)魚塘里的魚急劇減少,,為此村中長者召集了幾個村民在夜里躲在魚塘附近探個究竟,。
一天夜里村民發(fā)現(xiàn)塘邊的石頭發(fā)出振動的聲音,,聲音越來越大,最后石頭竟然變成一頭水牛,。水牛在塘邊向四處張望,,然后跳進塘里抓魚,抓完魚后又走回原地變成了一塊石頭,,一時間村民覺得非,?只牛源撕蟛桓以倏拷瞧婀值氖^,。
遠走他鄉(xiāng)謀生的大力士得知此事后,回到了家鄉(xiāng),,希望能為村民除去這頭捉魚的牛,。一天夜里,大力士召集了幾個村民匿藏在石頭的附近,。子夜時分,,那石頭發(fā)出了振動的音聲,很快就變成了一頭水牛跳到魚塘里,,這時大力士帶著村民點燃火把,,拿著武器沖上去包圍了水牛,這時水牛轉(zhuǎn)了身,,魚塘里的水像巨浪撲向村民,,把村民全推倒在地。一道閃電擊中水牛,,水牛再次化作大石,,不再得復牛身,村民將其立于祠堂門口,,距今已經(jīng)數(shù)百年,。
2011年,時任廣東省生態(tài)學會理事的陸玲和廣東天文科普基地主任,、廣州五羊天象館館長何啟恩實地考察了馬嶺楊屋廈的鐵牛石,,經(jīng)過論證后一致認為,“鐵牛石”是一塊罕見的隕石,,而且很有可能是廣東省內(nèi)最大的隕石,。陸玲認為,馬嶺盆地極有可能是隕石坑,,這塊石頭只是馬嶺盆地眾多隕石中的一塊,。馬嶺村黨支部書記黃勇明表示,未來會致力于推進馬嶺村鐵牛石的保護和宣傳,,讓更多人走進馬嶺村,,推動馬嶺的鄉(xiāng)村振興事業(yè),。
馬嶺村
龍門縣龍?zhí)舵?zhèn)馬嶺村,位于龍門縣西部,、南昆山的山腳下,,距離縣城38公里、龍?zhí)钝祖?zhèn)20公里,,原屬鐵崗片區(qū),,毗鄰廣州從化。
馬嶺村是龍?zhí)舵?zhèn)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村子,。全村總面積30平方公里,含山地41800畝,,耕地3180畝,,水田2200畝。村子下轄馬一,、馬二,、馬三、木潭,、黃屋,、方一、方二,、方三,、梁屋、暗逕,、新光,、梅吉、瑤輋,、卜冚,、樟坑、由元,、墩頭,、歐塘、鵝斗,、羅屋,、磜一、磜二,、磜坑,、楊一、楊二、楊三,、楊四,、楊五、欖下,、橫江29個村民小組,,共760戶34000多人。村民以黎,、黃,、楊、譚,、李五姓居多,,其中楊姓有近千人,占全村總?cè)丝诘娜种弧?
馬嶺村地處南昆山之余脈的南坑山和三角山的山谷地帶,,鐵崗河上游,,溪流回環(huán),山水靈秀,,竹林茂盛,,竹木加工產(chǎn)業(yè)十分繁榮,。好山好水出好酒,,馬嶺村村民善于釀酒,除了出產(chǎn)各類米酒外,,當?shù)厮a(chǎn)的昆竹酒品牌享譽嶺南,。此外,馬嶺村也是有名的長壽村和竹木產(chǎn)業(yè)村,。
神奇的天鵝泉
馬嶺村除了有鐵牛石這個“天外來物”之外,,還有一處神奇的泉水,因為坐落于楊屋廈不遠處的鵝斗村小組內(nèi),,毗鄰縣道222線(鐵南公路),,也被叫做“仙鵝泉”或“天鵝泉”。
天鵝泉水面只有兩平米左右,,水深不到一米,。外表看起來十分樸素,水量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常年滿溢,,氣泡涌出如同水剛燒沸騰一樣,因此,,當?shù)厝朔Q其為“生水滿”或“生水沸”,。天鵝泉冬暖夏涼,不涸不溢,品質(zhì)極佳,,流出來的泉水沿著山溪,,滋養(yǎng)著鵝斗村的稻田,最后流進鐵崗河,。鵝斗村19戶村民在泉水不遠處建立密封井,,將其作為飲用水。
仙鵝泉最為神奇的是每次大的地震發(fā)生,,這一汪泉水總會有所反應,,因此也被稱為“地震泉”。據(jù)鵝斗村老人羅林招介紹,,1976年7月,,天鵝泉突然涌出黃泥漿,渾濁異常,。幾天之后,,河北唐山就發(fā)生了舉世震驚的大地震。此后,,在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大海嘯,,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時,天鵝泉兩次涌出乳白色石灰水,。2011年3月的日本里氏大地震和2012年4月蘇門答臘地震前,,泉水都曾持續(xù)變得渾濁,地震之后才歸于清澈,。鵝斗村的村民,,幾乎每天都會來泉水附近,因此這幾次的突變,,村中的人基本上都看到了,,眾多媒體也進行報道。
據(jù)廣東省生態(tài)學會理事陸玲推測,,“仙鵝泉”泉眼可以感應地震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泉水來源處于地下較深部,,大地震的沖擊波通過地下巖層廣泛傳導,它們?nèi)菀资艿降卣鸩芰繑_動的影響,,使水道壓力發(fā)生變化而導致泉水渾濁,;二是一些巖層感應地震波的程度不同,也跟相關裂帶構成的能量傳導關系不同而顯示差異,,廣東省近百年歷史上發(fā)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都分布在從河源到南澳的一條跨越海陸區(qū)域的裂帶上,該地震帶途經(jīng)龍門北部,,“仙鵝泉”因此能感應到地震波,。
曾在馬嶺村負責統(tǒng)計和資料工作的楊志成老人,熟知村中掌故。在1963年時,,華南地區(qū)普遍大旱,,曾經(jīng)能行船舶的鐵崗河都斷流了,水源十分稀缺,,但是仙鵝泉的水卻十分豐沛,,遠近村民都來此取水。因此時至今日,,村民依然十分重視保護這一泓清泉,。
村口古榕與關帝廟
在馬嶺村村口不遠處,有一株碩大的榕樹,,挺拔蒼翠,,樹冠如同華蓋,橫亙在馬路上,,形成一個天然的門戶,。榕樹虬龍一般的樹干上,長滿了寄生植物骨碎補,,下垂的氣生根,,如絲如幕,紛紛垂下,,充滿了夢幻感,。這棵大樹,已經(jīng)成了馬嶺的地標,。
據(jù)村中的長者介紹,,這棵古榕樹在馬嶺黃氏先祖落擔之前就有了,,榕樹下的鄉(xiāng)道,,是連接從化與龍門縣城的古道。過去鐵崗河水量豐富,,從廣州等地的貨物經(jīng)過增江抵達龍門縣城,,然后在轉(zhuǎn)小船到鐵崗圩鎮(zhèn),從化以及粵中山區(qū)的商人也會沿著這條路下鐵崗,,過龍門,,趕圩貿(mào)易。馬嶺村所在的地方,,正是過去商賈中途歇腳之地,。
馬嶺村這一帶群山連綿,礦民和土匪眾多,,為護佑商賈平安,,他們集資在這棵榕樹下建關帝廟和歇腳亭,以供歇息。關帝廟香火興盛了數(shù)百年,,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道路交通方式的轉(zhuǎn)變,鐵崗河逐漸不通船舶,,這條古道也逐漸沉寂下來,,關帝廟的香火不似以前那么興盛。
而今,,關帝廟和歇腳亭都化作歷史的塵埃,,只留下星星點點的殘磚斷瓦和長者的回憶,但是古榕卻愈加蒼翠,,村民將其視作守衛(wèi)村子的“伯公樹”,,每年初一和十五,都會來此祭拜,。初次來到這里的人,,也都會下車打卡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