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400場義教播下無數(shù)科學種子
惠城攜手惠州學院開展科普義教志愿服務活動惠及廣大青少年
大學生志愿者把科學知識送進中小學校,。
6年前的2015年5月,惠城區(qū)科協(xié),、區(qū)教育局,、惠州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聯(lián)合開展科普共建,志愿者走進東江小學開展首場義教活動,,一堂妙趣橫生的科普實驗課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拉開了惠城區(qū)大學生科普義教志愿行動的序幕。2018年6月,,惠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也加入了義教行動,,進一步壯大科普力量。
6年來,,大學生科普志愿隊伍活躍在惠城區(qū)35所中小學校,。大學生志愿者們用專業(yè)特長,開展了400多場(節(jié))科普義教課,,為1.6萬人次青少年學生普及科學知識,,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如今,,惠城區(qū)科普義教志愿服務項目成為惠州學院培養(yǎng)卓越師范生的創(chuàng)新教育平臺,,開創(chuàng)了青少年學生科普與大學生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提升專業(yè)技能融合發(fā)展的新形式,,形成“惠城義教”志愿服務品牌,。
■課堂
趣味實驗讓孩子們感受科學魅力
“同學們,為什么面包是蓬松的,?”
“因為里面有很多小孔……”
日前,,惠州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組建的“心方向”科普志愿隊前往位于三棟鎮(zhèn)的上洞小學開展了一場主題為《當小蘇打與白醋相遇》的化學科普義教活動。孩子們將小蘇打小心地裝入氣球,,往瓶子里裝入一些白醋,,然后將氣球套在瓶口上,把氣球捏起來讓小蘇打粉掉入瓶子,。隨著“嗞嗞”的聲音,,氣球慢慢地鼓起來。在學生們驚奇的眼神中,,大學生志愿者何美倩詳細地講解了小蘇打和醋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原由,。“這樣的科學課太有趣了,!希望老師可以再來給我們上課,。”該校六(1)班學生廖佳悅興奮地說,。
“為了讓義教課兼具科學性、趣味性和安全性,,我們從幾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并多次修改課件�,!焙蚊蕾徽f,希望學生們通過動手做趣味實驗,,將化學實驗與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從奇妙的化學現(xiàn)象中感受化學的魅力。
“我們師資力量有限,,沒有專業(yè)的科學老師,。”上洞小學校長范冬銀說,“有了這些大學生志愿者,,孩子們可以接觸到有趣的科學課,,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注入科學的思維與力量�,!�
■成效
服務青少年學生的同時培育鍛煉大學生
化工學院“心之向”科普志愿隊隊員結合環(huán)保,、節(jié)能,、生態(tài)、安全,、健康等知識給學生們講解科學知識,,走進城市鄉(xiāng)村20多所中小學校,,服務青少年學生超過13000人次,;生科學院“義之教”科普志愿隊隊員從生物現(xiàn)象,、營養(yǎng)健康,、食品安全常識以及流行病的流行和預防等方面,,先后結對到10多所中小學,,給3000多人次中小學生普及生物科學知識……
2014年12月開始醞釀,2015年6月項目啟動,,2017年底生命科學專業(yè)加入壯大……6年多來,,先后有5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參加科普志愿隊伍,,常態(tài)化、持續(xù)性開展活動,,用豐富的科學知識、奇趣的科學實驗,,讓1.6萬名惠城區(qū)青少年學生近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義教活動深受結對學校的認可,惠南學校副校長羅通說,,大學生年輕有活力,,帶來的科普課程好玩又有趣,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活動的背后,凝聚了全體指導老師的辛勤付出,。志愿服務大學生從最初報名即可參與,,發(fā)展到參加選拔才有機會參加;為做到通俗易懂,,大學生們一遍遍修改課程內(nèi)容;學院教授指導備課,,新加入的志愿者要經(jīng)過兩三次試教才走進學校開展科普義教……
“6年多時間,一屆接一屆,,一所學校又一所學校,,哪怕缺少一點情懷和堅守,都持續(xù)不了,�,!被莩菂^(qū)科協(xié)科普義教志愿行動策劃,、發(fā)起人李彥青非常感慨,“這個科普義教項目是‘雙課堂’,。400多場次的科普義教活動,,不僅僅是青少年學生接受科學教育的趣味課堂,也是師范類大學生志愿者教育實踐的課堂,,成為培養(yǎng)優(yōu)秀師范生的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
■發(fā)展
納入師范特色班大學生必修課程
指導老師做的課前輔導、課后總結,,更讓大學生們受益匪淺,提前感受課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進問題,。參與志愿行動的大學生在四年級專業(yè)實習的時候,,普遍比較得心應手,當中不少人還在各級師范技能大賽中獲獎,。
“科普義教活動已成為我院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一張靚麗的名片,�,!笨破展步ɑ顒硬邉澃l(fā)起人之一、惠州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副教授劉惠茹說,,如今活動機制逐漸完善,,制訂了行動方案,、實施辦法等,,從招募志愿者,、選題備課,,到結對學校,、進校園授課等都有明確指引,確�,;顒拥难永m(xù)性,。
經(jīng)過多年的志愿服務,實踐,、探索,、創(chuàng)新,,惠州學院化工學院,、生科學院已正式把科普義教志愿服務項目與培育卓越師范生深度融合,。這種“科普+志愿+課堂”的模式,,讓大學一,、二年級的師范類大學生以特別的方式提前走上講堂,在志愿服務青少年,、服務學校和社會中提升自己。從志愿行動角度看,,是專業(yè)化,、自主化、常態(tài)化,,完美體現(xiàn)“服務社會,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內(nèi)核,。
“我們在原來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UGS(大學-政府-中小學)的基礎上,探索UGSS新模式,,加入社會服務,�,!被葜輰W院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國莉說,,從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來說,惠城區(qū)科普義教志愿服務項目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科普義教志愿行動成為特色班師范學生的必修課程,。
王國莉表示,,隨著5G時代的來臨以及當前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現(xiàn)狀,該學院正在探索推出線上義教活動,,錄制科普義教視頻并通過多種平臺進行推廣,,帶動更多大學生參與科普義教志愿服務,提升義教影響力,。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