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 號伯庸,1972年出生于江蘇句容,,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委員、上元雅集成員,、南京印社社員,、中國道教協(xié)會道家書畫院委員、古循書院藝術家,。
一枚直徑不到3厘米的石料,,一支如鋼筆長的刻刀。馬榮操起刻刀,,端詳片刻后一刀刀鑿下去,。幾分鐘過后,一枚刻有“大吉”的印章便大功告成,,字跡粗細相諧,,字間疏密有致,風格樸茂古拙,。在接受采訪時,,馬榮即興創(chuàng)作了這件篆刻小品。
事實上,,在篆刻藝術上頗有斬獲的馬榮,,最先是研習書法的,。有一天,他突然發(fā)現(xiàn),,篆刻的方寸天地對于自己的吸引力更勝過書法,,于是他轉而“以刀為筆”,用一枚枚小小的刻刀去探微篆刻的大千世界,。
先學齊白石 繼攻漢印,、秦印
踏入印壇,馬榮最先研習的是齊白石篆刻,。齊白石篆刻變書法虛實為印法朱白,,刀法簡單,刀隨字勢,,巧拙兼容,,不露痕跡;在字與字,、字與邊處理上,,膽大心細,別具匠心,,善用借邊,、損邊、去邊,、細邊,、粗邊等法,。
馬榮從齊白石篆刻中體悟到了篆刻方寸天地中蘊含的藝術意趣,,也明白齊白石作品之所以“天氣渾成、別開蹊徑”,,是因為“不失古代名碑之遺,!薄S谑,,馬榮開始下工夫學習篆刻藝術中的瑰寶——漢印,。
漢印的主要特點是章法布局豐富多樣、結構謹嚴工穩(wěn),。為了學到這一精髓,,馬榮反復臨摹,著力甚多,,練就了嫻熟的“刀下工夫”,。而漢印構思精巧、虛實相生,、大方渾厚,、樸拙天成的藝術特色,,非常契合馬榮率真的性格,讓他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打下堅實的基本功后,,馬榮上溯秦印。秦印章法險峻得勢,、字形細而雄勁,、疏密鋪排自然天成。研習秦印,,讓馬榮對篆刻藝術的理解更加深入,,為他日后進行創(chuàng)作奠定了很好的綜合素質。
拜著名書法家王友誼為師,,系統(tǒng)研習篆刻藝術
清代金石學家陳介祺曾指出:“凡刻印,,篆書功夫占十之六七,刀法只占十之三四耳,,!爆F(xiàn)代篆刻家鄧散木也認為,印人首先必須是書家,,“善書法者,,治印有筆有墨;善章法者,,治印有神有韻,;善刀法者,治印裁頓合度,,!庇纱丝梢姡瑫▽嵺`尤其是篆書創(chuàng)作對于篆刻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
為進一步提升自我,,2012年,馬榮拜著名書法家王友誼先生為師,,系統(tǒng)學習篆書創(chuàng)作,。王友誼書法博采眾長、旁搜遠紹,,在篆書創(chuàng)作領域頗有成就,。他告誡馬榮說,篆書創(chuàng)作和篆刻創(chuàng)作,,文字正確與否非常關鍵,。這是書法家、篆刻家綜合素質的直接體現(xiàn),。他勉勵馬榮多讀一些文字學方面的書籍,,尤其是與篆書相關的工具書,,如《甲骨文詁林》、《古文字詁林》,、《金文詁林》,、《說文解字詁林》、《漢語大字典》等,。在王友誼的指導下,,馬榮系統(tǒng)臨習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積累了豐富的文字學知識,。
多年來,,馬榮心無旁騖,潛心篆刻和書法,,上至甲骨文,、石鼓文,下至明清,、現(xiàn)當代名家篆刻,,馬榮均有涉獵、學習和借鑒,,僅僅秦璽漢印,,臨摹不下千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近幾年他來在國展上多有斬獲。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書法名家,、原惠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趙玄認為,,馬榮書法與篆刻“已躋身國內(nèi)一流的行列”,,藝術特色鮮明:“大篆樸茂雄渾,小篆婉通嫻雅”“結字密不透風,,疏能走馬,;運筆虛能見靈,實能見古”,;篆刻“面貌風神,,變化多端”,滿白文印工穩(wěn)停勻,,細朱文印婀娜秀美,,鳥蟲篆印趣味盎然,,古璽作品斑斕奇古。確實是頗為中肯的評價,。
藝海無涯,,印壇有徑。期待馬榮在篆刻和書法創(chuàng)作上再攀高峰,,創(chuàng)作出更多精品佳作,。
馬榮作品謙和 內(nèi)斂、堅毅執(zhí)著
馬榮于書法與治印,,擁有純正精準的技法,,翰不虛動,刀不妄行,,線質生辣而結體靜穆,,面目清晰而境界蒼莽,深得相反相成,、對立統(tǒng)一之三昧,。故其作品既悅目也耐看,意趣深遠,,亦古亦今,。一如其為人:既謙和內(nèi)斂也堅毅執(zhí)著。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書法名家,、原惠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趙玄
惠州報業(yè)全媒體記者祁大忠
本版圖片 惠州報業(yè)全媒體記者朱金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