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江北地區(qū)干部會議在低冚觀音潭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江北地方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共江北工委),。10月,,中共江北工委召開干部擴大會議,,決定全面恢復黨組織和武裝斗爭,,統(tǒng)一領導開展反“三征”運動,。[詳細]
到這里去
VR全景(測試中)
1927年,,紅四師進入龍門縣城時,,紅四師的數(shù)千名縣城師生及各界人士。紅四師入城后,,師部行營設在古冚口街的龍門縣商會(1956年易名為龍門縣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會址,。[詳細]
紅四師休整地舊址,在大革命,、抗日戰(zhàn)爭以及解放戰(zhàn)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是一個集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建活動,、紅色旅游于一身的新型紅色革命景區(qū)。[詳細]
劍英元帥革命活動舊地,,并親自在樓房門額上寫了“南廬”二字,,面積達150多畝,,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11月被確定為龍門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館內設4個展示廳及工作服務區(qū),,以及兩條的參觀走廊,。紀念館前面,是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廣場,。廣場上安放著一組東江縱隊將士的人物雕塑,。[詳細]
VR全景
中共江北地方工作委員會成立,領導成立增龍從博人民自衛(wèi)隊,、東江人民解放軍第十大隊,、博龍河人民解放大隊等武裝隊伍,開展武裝斗爭,。[詳細]
位于博羅縣園洲鎮(zhèn)禾山李屋村,,建于清代,面積82多平方米,。李源1904年誕生于此,,在此生活了15年。1928年秋,,往粵東指導工作時被殺害,。[詳細]
1984年,為紀念紅軍戰(zhàn)士,、東江縱隊等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在市區(qū)西湖豐山建立了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用長方形花崗石砌成,。[詳細]
由惠州籍人士翟雨亭于1935年興建的西式洋樓,。2018年,對舊址進行修復并建設成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承載著抗日烽火歲月里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詳細]
1925年,,當時的廣州國民革命政府決定在廖仲愷故鄉(xiāng)建設一座紀念碑,由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女士親自指揮建設,,并于1925年11月6日竣工,。碑文介紹了廖仲愷的生平。[詳細]
2014年,,進行陳列布展,。陳列內容共有5個部分,通過106張資料圖片,,以及廖承志同志部分書畫作品的復制品,,真實地再現(xiàn)了廖承志同志的光輝歷程和革命業(yè)績。[詳細]
2010年6月,,鄧演達紀念園建成并對外免費開放,,并被評為3A級旅游景區(qū)。鄧演達紀念園陳列館內,,含四個展廳,,是目前國內展出鄧演達事跡資料最完善的展館。[詳細]
中國惠紫河博地委成立舊址,,?谷諔(zhàn)爭時期,中共四大半圍支部,、中共惠紫河博地委,、中共惠陽縣委及路東新五區(qū)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在這里成立。[詳細]
中共秋溪黨支部,、路東農民抗敵同志總會成立舊址,。1924年夏,挺秀書院成立黨小組,,葉文匡任小組長,。從此,挺秀書院成為黨小組開展工作的據(jù)點,。[詳細]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展現(xiàn)葉挺將軍生平和成長背景及客家文化特色為主線,將紅色文化與客家文化,、僑鄉(xiāng)文化和綠色生態(tài)文化融合在一起,。[詳細]
廣東省第一個女共產(chǎn)黨員——高恬波的故居遺址。1929年12月,,由于叛徒出賣,,高恬波不幸被反動派逮捕,,不久后,這位鐵骨錚錚的共產(chǎn)黨員英勇就義,,年僅31歲,。[詳細]
東江華僑回鄉(xiāng)服務團成立舊址,位于惠陽區(qū)淡水街道辦紅星社區(qū)的西北部,,老鄧屋四閣樓西面,,系知名愛國人士鄧承修故居之一,題名“隅園”,。[詳細]
百丘田村離惠東縣城約5公里,,自然風光秀麗,三面環(huán)山,,是東江農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朱觀喜的故鄉(xiāng),。平山起義指揮部所在地。現(xiàn)有百丘田農會,、交通站,、情報站等舊址。[詳細]
雁湖村是“紅色堡壘”村,,是稔平半島的“革命搖籃”,。1928年,,由于國民黨軍閥的瘋狂圍剿和黨內肅反擴大化,,東江革命形式急轉直下。為了轉移紅軍將領離開東江,,省委派遣李濤在稔山雁湖建立交通總站,,把沿途秘密的交通情報網(wǎng)站聯(lián)結在一起...[詳細]
紀念公園的建成承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豐功偉績的紀念設施,現(xiàn)已成為惠州市重要的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的舊址,。1987年由惠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8月由惠東縣委,、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惠東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中共東江特委、東江革命委員會,、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舊址,。集黨、政,、軍領導機關于一地,,成為領導東江地區(qū)工農武裝斗爭的指揮中心、紅色心臟,。[詳細]
見證中國建立最早的區(qū)級蘇維埃政權的高潭區(qū)蘇維埃政府舊址,,1927年掛牌辦公,,一直堅持至1933年。原為高潭羅氏宗祠,,1980年由祠裔集資重修,。[詳細]
1959年,為紀念高潭為革命勝利建立的卓越功勛開始修建紀念堂,,歷時3年,。初期命名為“惠陽縣高潭老蘇區(qū)革命紀念堂”,1992年維修后更名為“高潭老蘇區(qū)革命紀念堂”至今,。[詳細]
始立于1963年,,是為了紀念1962年在圍殲敵特的戰(zhàn)斗中犧牲的港口武裝部部長張苞和武裝民兵徐景松、馬德強等3位同志而建的,。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wǎng)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報業(yè)傳媒集團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上訂報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惠州報業(yè)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7 - 2020 www.hui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09041207號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 11933000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52-2831232